每一个父母都期望培育出出色的孩子,而目前的家庭教育方法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有的是大家屡见不鲜,司空见惯的。却不知,有不少所谓的“婴幼儿教育真理”确实叫你教不出出色的孩子。到底什么教育方法不对头,一块儿看看吧!
“婴幼儿教育真理”1、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三岁的索索用完了东西一直不想整理。这天,索索不只不听母亲的话去整理玩具,还故意把小汽车往地上摔。母亲生气地批评索索,父亲却出来充当和事佬。母亲正在气头上,又和父亲吵起来。
隔天,索索看中了商场里卖的漂亮芭比娃娃。母亲感觉太贵,拒绝了索索的需要。过了几天,索索趁和父亲去商场的机会,提出了同样的需要,顺利地得到了心爱的洋娃娃。索索已经多次在父亲那里“阴谋得逞”,索索觉得父亲比母亲好说话,在母亲那里行不通的事可以找父亲。
点评:家教需要一致连贯
普通的家庭一般是:祖辈宽容爸爸妈妈严格,父亲性急母亲心软或者父亲豁达母亲较真,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于是就出现母亲惩罚孩子父亲替他放哨,或者父亲对孩子发火,母亲为孩子辩护。更有甚者母亲重罚过后,父亲悄悄带孩子去餐馆美食以示慰劳。
长此以往,孩子产生投机心理,了解要吃找奶奶,要玩找父亲,要上街找母亲,教育效果相互抵消。
所以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预先协商,达成一致,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指责,彼此都要主动维护他们的尊严。
还有些父母教育孩子是看心情,开心时孩子犯再大的错也能原谅,不开心时孩子一点小错也能无限上纲,揪住不放;或者一段时间放纵自流、不闻不问,一段时间又事无巨细、棍棒相加,弄得孩子不去关注教育的内容,而是小心地揣摩父母的情绪。需知一暴十寒是不可能培养好的态度习惯的,它需要亲子双方一同的意志努力。
“婴幼儿教育真理”2、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愿望
有如此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一天有个孩子带了一个遥控玩具来,转天班里七八成的孩子都有了这个玩具,老师还挺纳闷,晚上五点半才放学,就是说这是父母连夜购买的啊。可令婴幼儿园老师心里不是滋味的是,没过一周,这98元的抢手玩具已经不招孩子们的“待见”,早玩够扔一边了。
点评:父母要让孩子掌握克制需要
目前,不少爸爸妈妈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拒绝会挫伤了他们的心灵。其实日常的挫折是不可防止的。很多爸爸妈妈擅长克制我们的物欲,却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可是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总是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了了,这一点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更糟糕的是,孩子从中掌握的是不劳而获,高消费不是靠努力与牺牲得来,而是靠抱怨、要挟、强求得来。
所以,爸爸妈妈应擅长对孩子说不,要他掌握克制与承受。一项实验表明,幼年时面对桌上精美的巧克力能克制自己攫取欲望的孩子长大后的收获要远远高于不可以克制的孩子。
问题是不少爸爸妈妈缺少临场说不的处置方法。典型的过程是如此的:上街前说好今天不购物,但到了街上,面对魅惑,孩子先逗留再明示后撒泼,大人感觉非常丢面子就屈服了,当然嘴上还是要恶狠狠地说,下不为例不然就整理你之类,显然这种空洞的威胁永远都不会兑现。
另有一对夫妻是如此处置的:孩子撒泼,夫妻两个一商量,决定由母亲出面说,你想赖在这儿就呆这儿,大家先回去了,说完掉头就走,孩子见势不对,拔腿就追。回去后吃完晚饭,爸爸妈妈郑重地和孩子交谈,让他一个人检讨今天的行为,并主动作出行为承诺。
“婴幼儿教育真理”3、怕孩子做不好,每件事包办
一次,学校组织出色的学生外出交流学习,小玲也被选上了。外出学习期间,小玲非常同学们住在一块。可是,第二天早上筹备集合时,老师如何也等不到小玲,以为她出意料之外了,等到在小玲宿舍找到小玲时。小玲非常委屈地跟老师说:“我不会穿衣鞋子,平时都是母亲为我穿好的。老师,你帮我吧!”
点评:放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有关孩子的决定时,不少父母喜欢包办代替。在吃、穿、用等方面,甚至在关系孩子学什么、选择志愿这类重大事情上父母都不习惯与孩子商量,而是越俎代庖,这种思想是不适合的。有句俗话说,小时候不把他当作人,以后也成不了人。
孩子本来就是在不断学习的,他总要历程“从来不会到会”的过程,他会慢慢地越做越好。爸爸妈妈应该给他尝试的机会。通过独立做事,孩子就能领会到其中的快乐,这也能帮助他打造起自信心。爸爸妈妈不要怕孩子做得不好,只须他付出了努力,不论结果怎么样都要给予认同与赞扬。
爸爸妈妈的包办代替剥夺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实践机会。其实像穿脱衣服、洗脚洗脸、学具整理这类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干。
初期爸爸妈妈要容忍他的不利索不完美,爸爸妈妈从示范到面对面教到只动嘴不动手,逐步放开,只须你坚持一个月两个月,没培养不出的生活能力。在这类方面,大人要有意识的“懒”些,孩子才可能“能”些,小时候肯放下,长大了才放心。
“婴幼儿教育真理”4、学习占据生活全部
小强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可是有一段时间,小强却表现得情绪低沉。原来,小强的父母为了让小强成材,一口气为他报了英语、美术两个班,还请了一位家教教他弹钢琴,把小强的课余休息时间挤得满满的。
小强问跟父亲:“能否周末带他去公园玩玩,班里的小朋友都去公园见过好多动物了,我也想去看看看。”小强本来讲的开心的,哪个了解父亲一口拒绝:“不可以,你周末还要上兴趣班,你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是玩。”小强心里非常不高兴,周末上兴趣课也没兴趣了,连平时上课都没心思,成绩退步非常大。
点评:重视培养孩子的全方位进步
学习是孩子的主要任务,也是大伙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创造适合的条件,让孩子学得好一点是完全应该的。学习是孩子生活的要紧部分,但并非全部。因此父母应该挖空心思让孩子有一些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和空间。
在紧张学习之余,让孩子做些其他事情不但可以减轻学习的重压,而且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有时做些功课外的事情,多接触社会,反而可以触类旁通,启迪智慧。有时周末带孩子出去走走,不仅能够增进亲自关系,还可以开阔眼界,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婴幼儿教育真理”5、一直拿自己孩子与其他人孩子比较
洋洋和淼淼是楼上楼下住着的两个孩子,又是同班同学。淼淼天资聪颖,又肯努力,所以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不错。而洋洋天资稍差,虽然也肯努力,可是成绩如何也赶不上淼淼。洋洋的妈妈便拿洋洋与淼淼攀比说:“咱家什么都不比淼淼家差,就是你比淼淼差,你为何就不可以为父母争口气啊。”于是,洋洋便觉得自己是一个笨孩子,学习愈加差。
点评:要掌握赏析孩子的亮点
不少爸爸妈妈都会有如此的亲身历程,在街头、角落里,看到或听到如此的话语和场景:爸爸妈妈正对着我们的孩子大声呵斥,毫不留情:“你看你这个孩子,一点都叛逆,你看哪个哪个,他跟你一般大,可爱家又听话,又聪明,你什么时间能像人家一样?你如何就这样不争气呢。”爸爸妈妈的这种教育办法,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此,爸爸妈妈应该如此做:
1、教孩子掌握反问自己
爸爸妈妈要让孩子自省:“我目前各方面表现怎么样?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跟上个月或上个星期比较那几个方面有进步?那几个方面有退步?我该如何解决?我有决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吗?我是不是应该听取爸爸妈妈的建议?是不是要征求老师、同学的建议?”
2、用赏析的见地看待孩子
一位专家曾做过一次实验:让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分别拿测验后的分数回家给各自的爸爸妈妈看,结果中国的爸爸妈妈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认可,而外国的爸爸妈妈则有80%表示认可。事实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中国的爸爸妈妈习惯用挑剔的见地来看待孩子,看待其他人和世界。而外国爸爸妈妈则习惯用赏析的见地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所以,专家建议爸爸妈妈们用赏析的见地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其他人的长处,真诚赞赏别人。
3、承认孩子永远是最好的
不少爸爸妈妈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他们好像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总是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强加在孩子身上,但如此做常常会事与愿违。要掌握赏析孩子,生命之间是没办法比较的,你应该感觉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棒的。
“婴幼儿教育真理”6、孩子遇见挫折只能一味指责
因为口音的影响,小资的拼音一直不可以说准确,也常遭到婴幼儿园小朋友的耻笑,小资心里非常受打击,回到家就想父母哭诉。可是,父母也不懂什么问题,就以为是小资无理取闹,没听老师讲,加上孩子的哭哭闹闹,心里非常烦躁,就责骂孩子。如此,孩子心里受挫则,却得不到爸爸妈妈的理解帮助,心里愈加不高兴,变得不像上学。
点评:给孩子多一点鼓励
孩子遇见问题一味指责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得最差的,爸爸妈妈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探寻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但父母也不了解怎处置时,可以先安慰孩子的情绪,再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只能责怪孩子。
孩子遇见问题一味指责,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最不可取的。简单的责备不但于事无补,甚至适得其反,加重学生的焦虑情绪。有时候千万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分数,更要关心他们是不是爱念书、是不是爱提问、是不是爱察看、会不会讨论……只有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才真的决定着学生的将来。父母应该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顺利与挫折,这也会对孩子形成健康的心态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需要的是心理和办法上的具体引导、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