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容瑄 厉校麟 转载自公众号:外滩教育
西班牙有太多的艺术大师,毕加索、达利、米罗……细数不尽。同样生于西班牙的Sonia Alins,在这个充满无限想象力的艺术国度里,有幸而又自然地成长为一名艺术家。
她从4岁起就拿起画笔自由创作,好像有了第三只眼,对着镜子画下我们的背影,而不是看到镜子中的画面。30多年来,她维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几乎狂热。
▲ Sonia的作品
标志性的黑色和蓝紫色结合中的微妙变化,是Sonia超现实主义画作中的独特语言,她的梦境系列更是她独特的艺术标识,在她的作品中,大家时而看到毕加索和达利的影子。
“为了考试,机械临摹,再有热情的人,也会有耗光的一天。”在上海唯一的小山丘佘山的儿童艺术夏令营基地里,外滩君见到了穿着简单素雅的Sonia。大家借用翻译,就中国艺考,与低龄孩子如何学画画的话题,足足聊了三小时。
Sonia非常震撼中国某些美术高校的招生方法,让原本应该自由创作的艺术天分陷入应付考试的怪圈,在她看来是艺术的毁灭。
“为了艺考临摹上百次,这是毁灭”
中国艺考角逐一直非常激烈,有些艺考生为了考起名字校,会一直不停临摹石膏像,甚至会画上几百遍,这种方法看着不可取,非常应试,但为了在海量作品中崭露头角,又不能不这样。
外滩君简单介绍了这种现象,Sonia表示非常震撼,她说她在训练技能阶段,临摹石膏像从来没超越三次。“西班牙没这种风气,也没考级这种事情,全都是学生自主自发地自我训练,这可能也是西班牙拥有这样灿烂的艺术文化是什么原因之一吧。”
“假如为了考试,上百次机械临摹同一件作品,再有热情的人,也会有热情耗光的一天。对于想要成为艺术家的孩子来讲,更是毁灭性的。”Sonia觉得,出现艺考的现象,大学最应该深思,学校就不应该出如此的考试试题,本末倒置地选拔绘画人才。
“得让孩子有激情,天天早上起来,想至今要画这个那个,就非常有激情,这才是一个艺术家的态度,而临摹就像科学家做实验,其他人做过的过一遍,再做一遍,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失去兴趣。出色的科学家是想着去做一个无人尝试过的实验,成为一名创作无数的绘画者也是如此。”
画画就是玩,把它当作一种娱乐,一种享受才能,假如失去了如此的本质,就不会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Sonia感觉这才真的是“艺术家性格”。
“方法学的是基本规则,就如写作先学语法一样”
方法,是所有艺术教育绕不开的话题,有娴熟的方法才能在艺术表达时驾轻就熟。但学了方法,就比较容易束缚小朋友的想象力,Sonia在我们的教学班极力防止这一点。
“但学方法是有必要的,就像学语言一样,要写一本小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但也需要有正确的语法。假如为了让孩子无限放飞想象力,基本规则都没设定好,什么方法都不学,长大了该如何画呢?”
所以,要在方法和想象力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譬如,Sonia教孩子立体主义绘画,不会告诉孩子这个点要这么点,这条线要这么画,只能说立体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如此的,其余就让孩子自己发挥。“不是教一些非常细非常细的方法,而是一些基本的原则、最最基本的要点。”
再譬如,立体主义的代表特点是结构和重组,所以Sonia会教小朋友把察看到的对象分解成各种形状: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等,再让他们通过我们的理解创造性地重新组合,小朋友就学会了。
“由于我小时候的练习就不是那样专业,偏于保护想象力,到了大学才发现方法也非常重要,又回头补了好多方法的课。所以,假如从小能在这两方面都平衡好,以后就无需去补。”Sonia说道。
另外,她也不主张让孩子每天临摹,临摹以外,要让孩子多多自创。临摹只能看出孩子子方法上的点,而自创可以看出她们的想象力空间,不然就走向了重视方法的另一个极端了。
“去做最热爱的事,就能成为最善于的事”
Sonia四岁就跟着阿姨学画画,阿姨是美术老师,家到处摆设着毕加索的画册,在这种环境下,她从小就在绘画方面表现出了天分。有一次,阿姨让她画镜子里的自己,但Sonia画出来的是她我们的背影,这让家人非常惊讶。
“我不出去,我要在家画画。”Sonia打从拿起画笔,就想成为画家,对画画几乎狂热,周末都是家人求着带她出去玩。一般孩子子一般会画一些卡通画或是肖像画,她则比较特别,多在临摹毕加索或其他一些西班牙大师的作品。母亲是Sonia的第一个粉,每次都给予鼓励和夸奖,但想要成为画家,父亲还是有点担忧,以后是否会穷困潦倒。
“我从来没担忧过这个问题,这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去做最热爱的事,就能成为最善于的事,这就肯定可以养活自己。”Sonia一直对我们的绘画才能颇有自信,现在在纯艺术和商业艺术范围都有很好的成绩。大学毕业,她就成立了我们的工作室,有了两个女儿之后,又进入儿童艺术教育范围,创作了不少儿童绘本。
“不要管他以后是否会成为一名画家”
“我可以用非常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这是大师毕加索说的,同样影响着Sonia现在的创作,而作为一名儿童艺术教育家,Sonia深知不应该只不过教授技能,而是要去引导孩子创造,对平时生活做出反应,用画笔来呈现。
“假如一个孩子很喜欢画画,就不要管他以后是否会成为一名画家。”Sonia觉得,孩子画画的童趣、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艺术教育者和父母最应该保护的,而不是非得以将来要成为画家为指向。
作为父母,无论自己是什么职业,懂不懂画画,第一要务是给孩子正面的鼓励,多表彰和一定,增强他们的信心,而不是去纠正。假如确实看出孩子在绘画上有天分,并且有画得更好的可能性,那就为其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
说到培训,Sonia回忆,自己从小就先跟着阿姨学,后来经阿姨介绍到一个美术教授那儿学习,几乎没在一个专业的培训机构上过课,也没能就读美术高中,一直到了大学才同意专业教育,和不少提前三年就专业学画的同班同学相比,她的基本功并不好。
“假如孩子有潜力,我会建议爸爸妈妈让孩子上美术班,但最最非常重要一点,必须要探寻不磨灭孩子天性的课堂。”所以,父母可以不懂画,但至少要了解判断,给孩子找到好老师。
B=外滩教育 S=Sonia
B:你的画风为何是立体主义呢?
S:由于我小时候就喜欢看毕加索的画册,并且临摹得非常有创意,毕加索一直是我很理想的学习对象。后来也接过一些海报设计的项目,项目理念就是需要毕加索画风,用立体主义的感觉来设计,正好我对毕加索每一个时期的作品都非常知道,所以我不少作品,都能看到立体主义的影子。
但其实我的画风不止立体主义,也有超现实主义的元素,也会有达利的影子。任何作品,我都是期望通过简单的线条表达一些深刻的意思,当然这要靠每一个观众的感觉。
B:你的创作想法来自哪儿?
S:第一是一些大师的作品,毕加索、雅戈是我从小就有兴趣的两位大师,另外摄影师、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的作品我也会时常翻看,这类都能给我创作的想法。
当一个人决定成为艺术家的时候,就需要接触不同艺术范围的作品,吸取一些想法,在你一个人创作的时候,这类潜移默化会综合反映在你的作品上。
B:你为何对儿童艺术教育有兴趣?
S:接触到儿童教育也是机缘巧合,最早是由于画了一个儿童绘本,就有学校邀请我去给孩子讲述创作的经历,展示我们的作品,和小朋友互动讲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感觉这非常有意思,逐步开始和小朋友一块画画,成效非常不错。
而且,我一个人有两个女儿,我非常享受和女儿一块创作的过程,由此也就对儿童绘画教育有了非常大的兴趣。
不过,我感觉非常重要缘由,可能是我内心真得很喜欢孩子。
B:你觉得如何才是一个出色的儿童艺术教育者?
S:第一点,就是要喜欢孩子吧,这非常重要,只有如此才会有耐心。第二点,我也强调过不少次,要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画画就像炒菜一样,你给他们筹备好的是食材,最后是小朋友负责来炒菜而不是你。所以,教育者是筹备好食材,然后教授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则,其余的,都交给孩子。
B:目前父母都爱带孩子去美术馆看展,你感觉看大师们的画作有哪些好处?
S:这和没一个作家,在成为作家之前不博览群书是同一个道理。特别是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只有积累很多的视觉体验,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家。
看大师画作,有意无意地模仿,但不是抄袭,加入我们的理解,重新演绎,慢慢地就会有我们的风格和品位。看得多,就了解什么是优质的东西,如此自己心里也会有标杆作品。
看展,肯定是百益无一害的事情,唯一的需要是,不要强迫孩子去看展,假如孩子不想去,硬拽他去,就不会有哪些成效。
B:你感觉让孩子参加画画比赛有哪些意义?
S:中国孩子为了艺考,会考级,参加不少画画比赛,这类现象都让我比较惊讶。西班牙也会大大小小的画画比赛,我一个人也参加过一些,而且开心激动可以得奖,但大家不会抱着考试考级的目的去比赛。
我的建议是,若是一个职业画手,确实要参加不少比赛,这和职业有关。但若是孩子的兴趣喜好,为了激起创造和想象力,那就不主张参加太多比赛,这会增加不少无谓的重压。我的女儿也参加比赛,但不是我逼她,是她自己想去,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
致谢:童绘artspire儿童艺术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