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在“春蚕到死丝方尽”一诗中,用简洁却深刻的比喻,表达了对无私奉献精神的崇高赞美,这一句是描写爱情的千古绝句,写至死不渝的痴情,也常用来赞颂辛勤育人的园丁。
春蚕到死丝方尽下一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下一句是“蜡炬成灰泪始干”。
全诗如下: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你一面好难啊,实在舍不能离开你。然而意兴阑珊的是春风,日残1日的是花蕊。
你是不是还记得,如下誓词:春蚕作茧自缚,相思直至化蝶;蜡芯寸寸成灰,泪水方始流干。
今天早起开始发愁这云鬓的式样。我这精神面貌是否该改一改了?夜晚踟蹰的诗人啊,可千万要当心,更深露重。
你所去往的蓬山什么地方有我走的路哟?所以,我只能派青鸟轮流去探望你。因你三更寒,因你没人暖!
【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很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颔联接着写由于“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断想象出他们的相思之苦。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做题时要了解诗文,仔细领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解析:
这两句话用简洁而深刻的比喻,表达了对于奉献和付出的崇高赞美。春蚕和蜡炬的象征,让大家联想到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大家,他们用我们的行动解释着“付出即收成”的生活哲理。
春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用尽最后的力气吐出最后一丝丝线,为人类带来了漂亮的丝绸。这种默默的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正是大家社会所需要的一种价值观念。同样地,蜡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种无私的付出,也让大家感觉到了人性的光辉。
在现实日常,有很多人像春蚕和蜡炬一样,默默地为别人付出,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可能是大夫、教师、志愿者,也会是任何职业中的普通人。他们用我们的行动,为社会增添了一份温暖和力量。
同时,这句话也提醒大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付出和奉献的精神。只有当大家真的为别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时,才能感觉到真的的收获感和满足感。正如春蚕和蜡炬一样,只有当它们真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时,才能感觉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止是一种修辞手法上的比喻,更是一种对奉献和付出的崇高赞美。它提醒大家要有奉献精神、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无题》的有关习题:
(1)“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早晨),“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信使)的代称。
【分析】本题考查词汇的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意思是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心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所以“晓”的意思是早晨。“青鸟殷勤为探看”意思是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信使的代称。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分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上句以蚕丝之“丝”暗喻思念之“思”,借用于谐音双关;下句以烛泪之“泪”来比方愁人之“泪”,形神极似。诗人巧妙地运这种高超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人间的千古至情。春蚕吐丝,死后方尽,蜡烛流泪,泪干身灭,这种随着着生命一直的缠绵之情,这种至死不渝的真诚执着的爱,的确具备一种震惊人心的巨大力量。